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积极分子
  • 转正思想
  • 党课
  • 大学生思想
  • 教师
  • 军训
  • 小小文档网 > 思想汇报 > 积极分子 >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素材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1-05-18 06:02:48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一、洪涝灾害 1.概念 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 (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

    5.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以长江流域为例) 二、干旱灾害 1.干旱与干旱灾害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

    2.旱灾频发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重。

    3.旱灾的危害 (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

    (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 (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5.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三、台风灾害 1.概念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结构 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3.危害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四、寒潮灾害 1.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 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3.危害 (1)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

    4.影响我国的寒潮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5.寒潮的“功”与“过”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一、地震 1.概念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指标 (1)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表示方法。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反映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距离震中越远,烈度总的趋势越低。

    3.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我国东西部地震多少与灾情比较 4.分布 (1)地震易发地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世界范围看: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我国地震: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分布于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产生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产生条件: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3.分布 以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4.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5.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具体如下所示:
    第三节 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监测: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3)灾害救援与救助:按照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4)灾害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二、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1)震前准备 (2)避震方法 (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3.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 在台风到来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措施。

    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 1.概念:遥感技术是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特点: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限制条件少,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3.作用:实时监测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预报;快速识别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并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遥感技术的应用 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概念: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2.组成: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

    3.特点: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应用 (1)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2)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3.在防灾减灾的中应用 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