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秘书基础
  • 写作
  • 毕业设计
  • 办公
  • 谈判
  • 工商税务
  • 小小文档网 > 文秘写作 > 写作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B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B

    时间:2022-01-26 06:01:54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训练营(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正月(zhēnɡ) 掺和(cān) 翡翠(fěi) 水浒传(hǔ) B.骡马(lǘ) 似的(shì) 藏戏(zànɡ) 吞咽(yàn) C.搅和(huo) 汤匙(chí) 嘟囔(nɑnɡ) 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 là bā zhōu (     )。除夕夜家家dēnɡ huǒ tōnɡ xiāo(      ), biān pào(    )声日夜不绝。yuán dàn(    )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 qi(    )家、朋友家bài nián(    ),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 jiào chē(     )和sài luò tuo(     )的。

    3.选字组词。(6分) 水(  ) (  )刑 (  )洁 (  )索 搅(  ) 陪(  ) 凉(  ) 牵(  ) 元(  ) (  )售 云(  ) (  )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5分) 万(  )(  )新 (  )(  )不同 万不(  )(  ) (  )灯(  )彩 (  )(  )分文 两(  )三(  )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过新年,小孩子(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可以放鞭炮。

    (2)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    )是深褐色,(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4分) 《寒食》 春 节 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 七夕节 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 寒食节 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 中秋节 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3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 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 灯火通宵 鞭炮 元旦 亲戚 拜年 赛轿车 赛骆驼 3.饺 绞 皎 绞  拌 伴 拌 绊 宵 销 霄 宵 4.象 更 截 然 得 已 张 结 身 无 面 刀 (1)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 而且   (2)不是 而是 (3)之所以 是因为 (4)虽然 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 时间  (2)活化石 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 等粥 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 广 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五、16.思路点拨: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内容与节日风俗的关联。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例文略。

    第一单元评价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8分) 二、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蜡月 空竹 开张 必定 B.店铺 元宵 解释 湖涂 C.腊肉 年画 对联 搅和 D.外套 广告 猜想 通霄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带地广人稀,我们驱车数十里不见一个村落。

    B.试卷上这两篇习作的主题截然不同。

    C.小弟弟得到玩具后破涕为笑,他这种两面三刀的性格真让人难以捉摸。

    D.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B.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C.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住在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五、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 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仿写句子)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描绘的景色) 六、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北京人过春节前的“彩排”是(  ),春节过后的又一个高潮是(  )。(4分) A.腊八   B.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C.正月初六 D.正月十五 2.《腊八粥》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  )(2分) A.八儿的心理活动 B.八儿的语言 C.八儿和母亲的对话 D.母亲熬腊八粥的经过 3.下列不属于“藏戏”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不同的面具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B.靠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

    C.情节可以任意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

    D.面具上都带有笑容。

    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食》描写了古代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的习俗,但权贵豪门得到皇帝赐火,可以例外,诗歌暗寓讽刺之意。

    B.《迢迢牵牛星》记叙了古时候人们在七夕节望月的习俗。

    C.《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D.《十五夜望月》分别写了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七、课内阅读我最棒。(11分)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呃……”要用(  )的语气来读。(2分) A.紧张 B.兴奋 C.惊讶 D.纳闷 2.下列不属于“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中“一切”的是(  )(2分) A.在锅里粉碎的栗子 B.黄焖鸡锅子里的栗子 C.煮得肿胀的饭豆 D.脱了皮的花生仁和锅巴 3.让八儿感到意外的是              。(3分)  4.想一想:此时八儿的头脑里会想些什么?(4分) 八、课外阅读我能行。(18分)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荤的豆沙粽、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助于消化。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下列不属于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是(  )(2分) A.布施乞丐 B.包粽子 C.吃粽子 D.扔粽子 2.“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  )(2分) A.母亲觉得自己的粽子包得很富贵。

    B.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

    C.母亲善良、有爱心的表现。

    D.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

    3.下列表述与“粽子里的乡愁”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对善良母亲的怀念。

    B.对家乡过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习俗的怀念。

    C.表达对乞丐的同情。

    D.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

    4.文中围绕“富贵粽”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4分) 5.选文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3分) 6.读了母亲教育“我”要如何看待乞丐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不少于30字。(5分) 九、口语交际。(5分) 本单元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它的做法。

    十、习作。(30分) 我们每年都要过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劳动节、教师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我们也总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个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要注意写作顺序! 第一单元评价测试卷 一、骆驼 贩 板栗 摊 脏 缸 饺子 醋 二、C 三、C 四、B 五、1.虽然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2.示例:在急诊科忙碌不眠的医护人员,在列车上执行任务的乘警,在不同岗位上坚守的军人,提到过年,谁不想和家人团聚呢。

    3.示例: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白色的霜,乌鸦栖息在远处的树枝上。夜深了,清冷的露水悄悄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六、1.B D 2.A 3.D 4.B 七、1.C 2.B 3.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4.示例:这些粥快熟了吧,我要馋死了。

    八、1.D 2.B 3.C 4.端午节那天,母亲会包一些富贵粽施舍给乞丐,教育“我们”要惜福。

    5.恰当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端午节的粽子来写的,通过粽子表现出母亲乐善好施的品质,而结尾处说现在很少吃粽子,流露出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6.略 九、示例:我最喜欢吃蛋炒饭。先把淘洗过的大米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再和鸡蛋一起放进锅里面炒,这样做出来的蛋炒饭,米饭的味道特别香浓,米粒也是一粒粒的,不会粘在一起。

    十、略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