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入党
  • 誓词
  • 自传
  • 转正
  • 意见
  • 志愿书
  • 入团
  • 入团志愿书
  • 小小文档网 > 党团范文 > 入党 > 《趣味科学》课程纲要

    《趣味科学》课程纲要

    时间:2021-07-12 12:09:03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趣味科学》课程实施纲要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类别:实践活动类 2.适合年级:六年级 3.总课时:18课时 4.开发者:徐洁琼 二、课程性质 《趣味科学》课程是以科技小制作为主体,结合课本所学并适当拓展,用以揭示生活中常见魔术背后的科学知识,其材料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孩子们可以在课堂外就地取材进行研究,让孩子明确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科学的一门扩展性课程。

    本课程内容以问题或情境引出内容,运用多学科来解决问题,体现了STEM理念。同时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趣味科学》这一课程的实施目的就是打开孩子们探究身边科学的大门,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明白科学无处不在。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科技制作的探究热情和制作热情,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产品。

    2.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探究及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悟科技的进步,科学的伟大。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且承重能力强。

    2.知道杠杆平衡原理。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4.了解常见动力种类并知道反冲力及热力和弹力。

    5.知道电动机内部结构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6.知道叶子拓染及叶脉书签的制作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得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2.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来记录探究过程并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及结论,并与同学弹力交流。

    3.通过运用多学科,多方式来解决科技制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技制作和科学现象及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及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并能在反思实践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人类可以不断改进产品以适应自己的需求,而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中的结构学、力学和植物学,从这几个领域中选择了11个小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乒乓球叠叠高、制作小杆秤、制作“不倒”蛋、纸船承重、气球动力赛车、热力旋转灯、水火箭的制作、创意投石机、简易电动机、叶子敲拓染、叶脉书签等内容。面向六年级开设,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应用主题,让学生逐步探索科技小制作的秘密,理解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专题 内容 形式 课时 结构 1. 乒乓球叠叠高 实践探究 2 2. 制作小杆秤 实践探究 1 3. 制作“不倒”蛋 实践探究 1 力 1. 纸船承重 实践探究 2 2. 气球动力赛车 实践探究 2 3. 热力旋转灯 实践探究 2 4. 水火箭的制作 实践探究 2 5. 创意投石机 实践探究 2 6. 简易电动机 实践探究 2 植物 1. 叶子敲拓染 实践探究 1 2. 叶脉书签 实践探究 1 五、 课程开发原则 《趣味科学》是一门实践活动类课程,因此在教材编写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课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实践、体验和创造等,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教师应开放活动范围及活动方式,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
    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

    (三)灵活性原则。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组合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且教师应从考虑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更好的教学。

    (四)趣味性原则。课程编写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高段小学生认知特点及趣味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内容,并以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适当的挑战性及创造性。

    (五)生成性原则。校本课程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并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六、 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科技小制作为主要内容,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及制作的过程,及时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共同完善科技小制作,过程中应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 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是一种互动式、参与性、过程性及成果性的评价,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不可估量作用,具体可用基础性评价、养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1.基础性评价 本课程学习评价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实际,评价学生对科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四个等级。

    2.养成性评价 评价写生在尊重科学事实、乐于探究、善于观察与发现等方面的表现,是长期性的积累评价。

    3.表现性评价 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学生间相互评价成果作品是表现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