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自我鉴定
  • 心得体会
  • 合同范文
  • 策划书
  • 讲话稿
  • 汇报体会
  • 小小文档网 > 工作范文 > 合同范文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

    时间:2021-05-12 18:05:16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梳理 词语 1. 歌谣 gē yáo 2. 契合 qì hé 3. 旷远 kuàng yuǎn 4. 海啸 hǎi xiào 5. 苟安 gǒu ān 6. 拘泥 jū nì   词语释义 歌谣:民间文学中的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等。

    契合:符合,合得来。

    旷远:空旷辽远。

    海啸:由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特大海浪。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拘束,不自然。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课文内容概括 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指出鉴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课文鉴赏 1.第一部分是怎样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集合体。

      2.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3.第5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4.第6、7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分别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出发,说明他们各自怎样通过文字传达所见所感和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的。这两段文字是对上一段“桥梁”比喻的进一步诠释和阐述。也是为下面的举例论证做了理论铺垫。

      5.文章的8、9两段运用了哪些论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先从字面解释来研究,得不到诗句蕴藏的壮景与情感;
    接着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通过举例与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6.阅读第11~13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先从字面解释来研究,领会不到这首诗的意思;
    接着又论述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而且展开翅膀随海燕飞掠,就领会了这首诗。通过举例与对比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7.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为例,各自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鉴赏文艺,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课文结构图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