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求职
  • 邀请函
  • 自荐
  • 感谢
  • 介绍
  • 接收函
  • 道歉
  • 表扬
  • 慰问
  • 小小文档网 > 条据书信 > 自荐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应知应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知识应知应会

    时间:2021-05-27 21:14:14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应知应会 第一部分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梳理 一、建党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 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3、 中共“三大”(1923年):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 土地革命时期 1、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是由大革命失败到 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年):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 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 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 (五)新中国成立后 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制定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 中共“八大〃(1956年):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 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 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5、 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 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7、 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 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探索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 索 1、 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 向。

    2、 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 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 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1、 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 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 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 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 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

    4、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7、 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纲领。

    8、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武装斗争 (一)重要革命战争 1. 北伐战争: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2.抗日战争:1937 年7月至1945年8月, 3. 解放战争: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4.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至1953年, (二) 军队建设 1.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 为第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称号。

    2.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著名论断“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抗战开始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 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6.解放战争至今,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7.抗美援朝期间, 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

    8.新中国成立后,对军队进行整编,成立多兵种合成部队。

    9.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

    10.进入新时期后,人民解 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 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 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中国人民志愿军 (三) 军事路线和方针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① 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② 红军四次反围剿采取的是运动战。

    2. 抗日战争时期: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反“扫荡〃中创造 了地雷战、地道战等灵活战术。

    3. 解放战争时期:
    ①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 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②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了 “蘑菇〃 战术。

    ③ 1947年,人民解放军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以中原为突破 口开始全面反攻;

    @1948年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且将敌人主力歼灭于长江 以北。

    ⑤1949年渡江战役后,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

    五、中国革命道路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 索 1. 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 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 八七会议:**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 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 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 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 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 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倡导建立革 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败。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 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 遵义会议纠正了 “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始 走向成熟。

    5.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 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0 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六、党的建设 (一) 思想建设 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 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 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2)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 1945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4) 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的袭击,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 (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 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

    (3)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二) 理论建设 中国共产党先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七、农民问题 1、 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 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 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 决纠正,,共产,,风。

    4、 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过分强调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 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5、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 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

    九、统一战线知识点 (1) 革命统一战线 ① 标志:②目的:③作用:④破裂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 背景原因:②目的:③过程:④作用:
    (3)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 启示:
    ① 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 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 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 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 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 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十、新中国成立后成就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1、 建国初期(1949-1952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经过三年经 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为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准备了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56一一1976): 一五计划超额完 成(取得建成东北工业基地、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成就), 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大庆油田建成,扔掉“贫油〃帽子,实现了 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己;新兴的电子工业,国防航空工业(两 弹一星),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条条战线涌现出一批 模范任务,成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等)。

    3、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一一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外开放,建立 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开辟经济开放区等促进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

    4、 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解决及失误原因:失误: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分别如何解 决的:1961年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结束了大跃进;1978年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人民公社;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 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文化 大革命全面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原因:①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 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③建设社会主 义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重 大举措:
    ①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③ 建立经济特区等;

    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企改革;

    ⑤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指导经济建设。

    6、 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 进行经济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 情出发;

    ② 在经济建设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综合平衡,稳 步前进;

    ③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 发展经济,必须保证社会的稳定,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⑤ 党和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也是不可取的。

    (二)新中国政治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1949-1953) 1、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2、 开国大典 3、 政权的巩固 4、 土地改革 5、 抗美援朝:
    二)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民主与法制 1、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刘少奇案)。

    2、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第四部)。

    a、 1982年宪法的评价,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b、 其它单行法律 c、 颁布实施的意义:
    五) 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1、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一)土地改革1、背景:2、时间:3、内容:4、结果:5、 影响:
    二)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2、形式:3、实质: 4、作用: 三) 农村人民人民公社化运动(见下面八)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2、形式3、影响:4、实 质:改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

    五) 党和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 1、 原因:a、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b、从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

    2、 启示: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十一、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1、 1949年新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地位:是新中国 的建国纲领和施政方针,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2、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改革开放后:@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制定新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 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之后不断完善宪法内容,还颁 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经 过20多年的努力,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法律体系初步形成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依法治国成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二、中共的外交政策及成就知识点 1、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 外交成就: •50年代的外交成就: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万 隆会议圆满成功。

    •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 美关系正常化。

    (改开后)9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①港澳回归②中俄关系正常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 织21世纪的外交成就(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表现):
    @2001年APEC上海会议在我国召开;@2001年加入 WTO;④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我国召开。

    3、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 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 外交人员的不懈努力;

    ④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的87年里,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
    1、 这三件大事分别指什么? ①建立了新中国;②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 度;③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这三件大事有什么共同意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3、 这给我们什么认识? 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国 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断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④ 启示: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的指导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成就 (一) 两弹一星 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 1964年6月,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3、 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弹头爆炸成功。

    4、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5、 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一一神舟一号升上太空。

    (二) 其它成就 1、 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 2、 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一一三峡大坝 (三) 重大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一一863计划 (四) 科技与生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a、举例说明,b、两面性。P96 (五) 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成就为科 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国家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 的投入 3、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十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2、实质3、表现4、后果:5、对策:6、教训与 启示:
    (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2过程:①开始标志:②结束标志:3后果:
    开卷拓展 1. 中国现代史按照不同的特征和任务,可以分为哪四个阶 段? 第一阶段:1949年开国大典一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一一1966年: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误,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 化大革命“时期。十年“文革”,是严重的动乱,“左”的错误的顶点。

    第四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 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

    ♦独家视角:1953年一 1957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 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 经济领域:实施并提前完成了 “一五〃计划,为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政治领域: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结合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比较中国和苏联、西方工业 化进程的异同。

    (1) 中苏:我国“一五〃和苏联“一五〃“二五〃的相同点是都重点 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我国“一五”只是工业化的起步,苏联通过 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了工业化。

    (2) 中西:西方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和中、 苏不同的是,西方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独家视角: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巨变:新中国成立(毛 泽东)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邓小平)。孙中山“舍得一身剧敢把 皇帝拉下马”;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 富起来。

    ♦独家视角:中国近现代以来,改变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1840年的鸦片战争(封建社会一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一新民主主 义社会)(3)1956年底二大改造的基本元成(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 会主义社会) 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及启示。

    ♦独家视角: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 起积极作用的有哪几次?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都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脱离 实际、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做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独家视角: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5. 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和挫折?给我们 留下了什么教训和启示? 失误和挫折: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其实质 都是“左”的错误。

    教训与启示:
    (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

    (2)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

    (4) 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 拜;

    (5) 要保持社会局面的稳定,不能搞动乱。

    6. 文革时期的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文革时期虽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在人民的努力下,仍取得了 相当大的成就: 科技方面:1966年,有可用于实战的导弹,组建战略导弹 部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导弹驱逐舰,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釉型杂交水稻,1974年核潜艇。

    外交方面: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 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出现了与中 国建交的热潮。

    第二部分 党史知识100题 1.“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史。

    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 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 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4.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 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最后一天的 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5.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 局书记。

    6.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 中国共产党。

    7.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8. 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9. 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 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 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 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 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 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 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1. %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后失败。

    12.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 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13.1926年7月9 0,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4. 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5.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6. 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17.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

    1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 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20.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起至1936年10月止。

    21. 《八一宣言》的全称是: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 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2.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

    2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等人错误的政 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改组了 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5.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 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26. 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方针是“惩前思后、治病救人”。

    27. 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是: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 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 略,并相应地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 略问题的决议》和《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28.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29. 百团大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的 晋察冀军区、第一二九师、第一二。师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发 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八路军参战 部队达105个团,故称此为百团大战。

    30. 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 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安徽泾县茂林时,遭到国 民党军队8万多人的优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 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

    31.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

    这次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2. 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 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 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3. 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34.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 民主运动是一二• 一运动。

    35.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 役。

    36. 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 数量最多的是淮海战役。

    37. 全面抗战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从1937年7 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 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8.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 议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 题。

    3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工业化。

    40.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 京举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41.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 制度基本建立之后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和发 展生产力。

    42.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以片面 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43.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4. “两个务必”是: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5. “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46.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 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47.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焦裕禄。

    48.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始于1963年。

    49.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的罗布泊试验基地成功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0.1964年12月至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 行。这次会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51.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同志对“文化 大革命”的错误提出强烈批评,却被江青、康生等人诬为“二月 逆流“。

    52.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 招收新生。

    5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

    54.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热烈 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55.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定把全党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改 革开放新时期。

    56. 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 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

    57.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 准则》。

    58.1981年6月,党的••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胜利完成。

    59.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 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0.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 转向城市。

    61.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

    62.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 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

    63. 十九大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5.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 诚干净担当。

    66.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 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67. 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 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68.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 斗。

    69. 全国文明城市3年评选一次。

    70. 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 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71.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 证。

    72. 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至5年。

    73. 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增强政治 自觉、理论自信和情感融入。

    74. 倡导社会关爱风尚,弘扬志愿者精神是指弘扬奉献、友 爱、互助、进步。

    75.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76. 有人发现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制止,并 在第一时间报警。

    77.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受到问责的党的领导干 部应当向问责决定机关写出书面检讨,并在民主生活会或者其他 党的会议上作出深刻检查。

    78.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79. 党的各级委员会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

    80.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1. 《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82. “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是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 会、党小组会、党课。

    83.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四条,坚持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反映了廉洁的高线。

    84. 党章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5.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86.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87.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种不 同性质的矛盾。

    88.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 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89.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 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机关党的 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作表率。

    90.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指 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 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

    91. 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被 选举权。

    92. 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闻工作者要坚 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滋养美好心灵、 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道德伦理底线,坚决抵制 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

    93.2016年4月,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 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 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 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94. 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一要改进调查研究;二要精 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四 要规范出访活动;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七要严 格文稿发表;八要厉行勤俭节约。

    95. “三严三实“的具体内容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 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9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

    97.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8. 根据《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地 方党委应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

    99.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会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 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 行禁止。

    100.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 出来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 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 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

    党史知识竞赛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经研究,决定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学生党员。以二级学院分党委、党总支为单位组成1支参赛队,每队由3名党员组成,其中至少1人为第39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

    二、竞赛规则 竞赛分为书面初赛、现场决赛两个阶段,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一)书面初赛 各参赛队伍进行笔试,根据参赛队员的平均成绩排名,取前六名进入决赛。初赛题目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知识、党章党规党纪相关知识、《谈治国理政》第三卷、_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等时政热点,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书面试卷从下发的初赛题库中选取60%-70%。

    (二)现场决赛 决赛分两轮,竞赛题型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红歌竞猜、党史事件竞猜、视频题和学习强国app挑战答题。

    第一轮:六支队伍抽签分成两组,每组三支队伍进行比赛,以初赛成绩占25%,风采展示环节占25%,我问你答环节占50%的比例折算总分,取每组的小组第一名进入第二轮。

    1. 风采展示环节:每支队伍可采用多种形式(小视频、PPT演说、合唱红歌,表演经典电影片段,情景剧等)进行团队介绍及风采展示,发表参赛宣言,限于5分钟时间之内。总分100分。

    2. 我问你答环节:共三关,答对得分、答错不扣分。每队都有一次场外求助机会,限时100秒。①团队必答题,团队成员可在规定时间内商量回答。每题5分,共6题。②个人必答题,每队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主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每位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依次轮流作答,他人不得提醒。每题10分,共3题。③团队抢答题,三组成员可在主持人读题完毕后进行抢答,若答错可继续抢答。每题10分,共6题。

    复活环节:经过第一轮比赛,未进入第二轮的四支部队,可通过学习强国app“挑战答题”比拼,争夺最后一个进入第二轮的名额。每支队伍确定2名队员,分别进行限时挑战答题,取两人累计正确答题数多的队伍进入第二轮。

    第二轮:第一轮取胜的队伍同时进行,第一轮比分清零。

    1. 争分夺秒:团队作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答对的题数计分。每题5分。

    2. 扭转乾坤:团队抢答,抢到的队伍可以选择自己作答或者指定队伍作答。答对计10分、答错扣10分。

    3. 巅峰对决:每个团队按照得分高低,可依次在分值不同(30分,20分,10分)的三套题目中选择一套回答,答对计分,答错扣对应分值的一半。

    三、时间安排 1. 报名:11月5日前,各分党委、党总支将《党章党史知识竞赛报名表》(见附件)电子稿发送到邮箱:XX,联系人:XX2.初赛:11月11日晚上18:30-19:30,进行笔试。根据各参赛队伍的笔试平均成绩,确定入围决赛的六支队伍。

    3. 决赛:11月24日晚上18:30,在铁城科教馆举行。

    四、工作要求 1.认真策划,加强组织。

    本次活动由校党委党校主办,校“党员之家”管委会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校协办。“党员之家“管委会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各分党委、党总支要加强组织、全力配合,结合党校培训做好“四史“知识的普及教育。

    2. 精心选拔,择优推荐。

    各分党委、党总支要广泛发动学生党员参加党章党史知识的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党员的党建知识面。对参赛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储备等严格把关,努力推出一批优秀人选,确保比赛的质量和效果。

    3. 广泛宣传,注重实效。

    要加强对本次活动的宣传,结合“不忘__、牢记__”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要求,落实学习任务、抓好参赛队伍培训,确保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党员党性修养切实提高。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