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新闻
  • 广告
  • 论文
  • 邀请函
  • 接收函
  • 调档函
  • 决心书
  • 借条
  • 小小文档网 > 文秘知识 > 借条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十一章 二、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第十一章 二、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含答案)

    时间:2021-05-13 18:06:07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第十一章 二、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滑轮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的滑轮组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B.有的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C.有的滑轮组既能省力,同时又能省距离 D.滑轮组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可以不相等 2.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 图6 3. 利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  ) 图7 A.70 N B.100 N C.105 N D.110 N 4.家用手摇晾衣架如图8所示,它实际利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假设衣服和晾衣架的总重为100 N,则静止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  ) 图8 A.100 N B.50 N C.25 N D.20 N 5.某同学使用如图9所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物重为30 N,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9 A.该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B.若不考虑绳重、滑轮重及摩擦,要提起物体,拉力至少为10 N C.若将重物提升3 cm,绳子自由端需要移动9 cm D.实验中,该同学竖直匀速提升物体,所用拉力大于10 N 6.用如图10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物体重200 N,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所用拉力为52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  图10  A.定滑轮总重为2 N B.动滑轮总重为8 N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5 m/s D.有5段绳子向上拉动滑轮和重物 7. 如图11所示,绳重、滑轮重及滑轮摩擦均不计.向上拉绳子的速度是1.2 m/s,拉绳子的力F是9 N,物体匀速向左运动,由此可知(  ) 图11 A.物重是27 N,物体运动的速度是0.4 m/s B.物重是18 N,物体运动的速度是0.6 m/s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7 N,物体运动的速度是0.4 m/s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8 N,物体运动的速度是0.6 m/s 二、填空题 8. 如图12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 N的物体,动滑轮重2 N,物体被提升了0.5 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绳端的拉力F是     N,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图12 9.如图13所示,   是定滑轮,   是动滑轮(前两空均选填“A”或“B”).若每个滑轮重20 N,人手拉绳的力F为 50 N,则物体重    N.(不计摩擦和绳重)  图13 10.[2019·德阳] 如图14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装置把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 N,忽略绳重及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图14 11.如图15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500 N,用F=150 N的力拉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N,方向向   .(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摩擦) 图15 12. 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按如图16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在图中A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    ,小明受到的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杰受到的拉力.如果小华将绳子在木棍上又多绕几圈,在小华拉力与上次相同时,小明和小杰的拉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6 三、解答题 13.根据如图17所示各滑轮组的省力要求,画出各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物重为G,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 图17 14. 如图18所示是一种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的示意图,请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图18 15.一根绳子只能承受1000 N的拉力,要用它提起2400 N的重物,要求使用的滑轮个数最少,且人的拉力方向向下,在图19虚线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滑轮组的装置图(绳重、滑轮重和摩擦不计). 图19 1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重及摩擦不计)竖直匀速提升重120 N的物体,用50 N的力在2 s 内使绳子自由端移动了6 m.求: (1)物体上升的高度和速度. (2)动滑轮的重力. (3)若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0 N,则该滑轮组最多能够提升多重的物体. 答案 1.C 2.D 3.C [解析] 物重和动滑轮重由2段绳子承担,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G物+G动2=200N+10N2=105 N,C符合题意. 4.C [解析] 题图中动滑轮有两个,承担物重的绳子有4段,因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绳自由端的拉力:F=14G=14×100 N=25 N. 5.A [解析] 题图中的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使用此滑轮组可以省力,因最后一段绳子绕过的是动滑轮,起承担物重的作用,不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故A错误;若不考虑绳重、滑轮重及摩擦,要提起物体,拉力至少为F=13G=13×30 N=10 N,故B正确;根据滑轮组的特点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则将重物提升3 cm,绳子自由端需要移动9 cm,故C正确;实验中,要考虑绳重、滑轮重及摩擦,要提起物体,则所用拉力大于10 N,故D正确. 6.B 7.C [解析] 由图知,n=3.已知绳端的移动速度为1.2 m/s,所以物体向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物=v3=1.2m/s3=0.4 m/s.已知拉绳的力F=9 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f=3F=3×9 N=27 N. 8.1 6 改变施力的方向 [解析] 由图知滑轮组承重的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2h=2×0.5 m=1 m;不计绳重和摩擦,绳端的拉力F=G物+G动2=10N+2N2=6 N;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9.A B 80 [解析] 使用题图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时,A滑轮的轴位置不变,是定滑轮,B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承担总重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为50 N,滑轮重为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F=G+G动2,则物体重为G=2F-G动=2×50 N-20 N=80 N. 10.400 210 [解析] 图甲中使用的是两个定滑轮,忽略绳重及滑轮摩擦,车对绳子的拉力F甲=G=400 N. 图乙中使用的是一动一定的滑轮组,n=2,忽略绳重及滑轮摩擦,人对绳子的拉力F乙=12(G+G动)=12×(400 N+20 N)=210 N. 11.300 右 [解析] 由图可知,动滑轮和木箱被2段绳子向左拉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12f,则f=2F=2×150 N=300 N;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12.滑轮组 小于 变大 [解析] (1)从使用的情况看,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简单机械相当于滑轮组. (2)由图可见,小明那端木棍与6段绳子相连,小杰那端木棍与7段绳子相连,因此小明受到的拉力小于小杰受到的拉力. (3)如果小华将绳子在木棍上又多绕几圈,绳子的段数增多,在小华拉力与上次相同时,小明和小杰的拉力将变大.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1)由图知,n=3,则s=3h,绳子自由端移动了s=6 m, 物体上升的高度:h=13s=13×6 m=2 m, 物体上升的速度:v=ht=2m2s=1 m/s. (2)绳重及摩擦不计,F=13(G+G动), 即50 N=13×(120 N+G动), 动滑轮重:G动=30 N. (3)绳重及摩擦不计,F最大=13(G最大+G动),即100 N=13×(G最大+30 N), 能提升的最大物重:G最大=270 N.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