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市场
  • 金融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生产
  • 企业管理
  • 公共
  • 营销
  • 小小文档网 > 经营营销 > 金融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谭《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时间:2021-05-14 18:05:43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课型:
    [教学目标] 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掌握有关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教学方式]诵读法、联想想象法 [教具运用]常规、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课前检测]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弗罗斯特   涉足    伫立     丛林 荒草萋萋  幽寂   旅人     回返 二、解释下列词语。

    涉足:         伫立:
    丛林: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文学常识。

    1、《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__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诗人______。作品有《___》《_____》《西去的溪流》等。其诗歌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气息,他也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他的诗风。

    2、本诗中的“林间岔道”实则象征了_____________。

    3什么叫象征? 四、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在重读词语下面用“·”标注。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检查预习 四、作家作品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间》中的第一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年轻时当过工人、瓦匠、教员、新闻记者等,后考入哈佛大学,后因经济问题辍学归家经营农场,其间开始写诗,1912年,已近40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卖掉祖传的农场,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携妻拖子,移居伦敦郊外的一所板房之中,准备为撞击诗坛大门做奋力一搏。他很快在伦敦为他的诗作找到出版商,次年诗集《一个男孩的心愿》出版,使他的名声一时大噪。1914年第二诗集《波士顿以后》的出版,诗人的名字开始在美国流传,1915年诗人决定回到带给他创作灵感的祖国,归国后,他被尊为诗坛领袖,获得众多荣誉(获包括哈佛在内44个大学的荣誉学位、获四次普利策奖等),但诗人不为声名所累,一直潜心写作,笔耕不辍,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尚有诗集面世。  五、新课学习 1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蕴意。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掌握诗歌节奏(停顿、重音) 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3学生讨论,自由朗读,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4再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5诗作运用了象征手法,什么是象征?怎样理解诗中“路”的象征意义? 明确: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这首诗是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六、课堂总结 七、课堂巩固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课堂讨论 1理清诗歌脉络,体会诗人面临选择时的思想情感。

    全诗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路前之望。

    第2自然段,写慎重之选。

    第3自然段,写途中之思。

    第4自然段,写将来之忆。

    2分析课文 第1节是说什么?站在林中岔路口,“我”为什么“久久伫立”极目远望? 第2节写的什么?诗人作了怎样的选择?这又意味着什么? 第3节又写了什么?两条路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诗人对自已的选择作了怎样的思考?写出诗人怎样的心理? 第4节诗人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告诉我们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诗人强调了什么? 3再读课文,探究思考:
    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课堂总结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中,本诗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其特点主要有:
    1)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引起人们生动丰富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道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2)取材自然风光。诗中“未经脚印污染”的“小路”、“黄色的树林”、萋萋的“荒草”、满地的“落叶”等意象鲜明地表明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

    五、课堂巩固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试结合自已的实际,谈谈自已的选择。

    七、布置作业 [教学巩固]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的一首广为传诵的___________诗,是其第三部诗集《______》中的名篇。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_____本身。]     2.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____,   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   我向着一条路____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3.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延续不断。

    C.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着。

    4.按要求默写。

    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是什么?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