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新闻
  • 广告
  • 论文
  • 邀请函
  • 接收函
  • 调档函
  • 决心书
  • 借条
  • 小小文档网 > 文秘知识 > 接收函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检测:反应热的计算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检测:反应热的计算

    时间:2021-05-17 12:27:46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检测:反应热的计算 一、选择题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  ,将此温度下的1和3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A.一定大于92.0KJ                B.一定等于92.0KJ C.一定小于92.0KJ                D.不能确定 3.已知: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丙酮的碘代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半衰期(当剩余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0.25 0.050 1.4 0.50 0.050 2.8 1.00 0.050 5.6 0.50 0.100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方程中的、 B.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C.增大的浓度,反应的瞬时速率增大 D.在过量的存在时,反应掉87.5%的所需的时间是 5.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考虑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如下两个v-t图象: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比乙图大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6.溶液中的反应:分别在①、②、③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反应物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②、③与①比较只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5.0min之间实验③的反应速率最快 B.实验②的反应最先达到平衡 C.与①相比,②可能是增大了压强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molH2O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B.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C.CaCO3(s) CaO(s)+CO2(g)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与混合反应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9.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0 2.0 3.0 810 54.0 a b 915 c 75.0 d 1000 e f 83.0 ①b<f 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 ④K(1000℃)>K(810℃)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0.—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5的溶液中,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D.pH相同的① ② ③NaClO三种溶液的:①>②>③ 11.25℃时,向的(二元弱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的一级电离常数为 B.pH=2.7的溶液中:
    C.pH=7的溶液中:
    D.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始终存在:
    12.下列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A.   B.   C.  D.  13.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中滴加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为ZnS,黑色沉淀为CuS    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小于CuS的 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 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减小 B.将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 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D.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中不变 15.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 9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 16.在一定条件下,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二、非选择题 17.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强还原剂液态肼和强氧化剂液态过氧化氢可构成火箭推进剂。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置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和水蒸气时放出256.0kJ的热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16g液态肼与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2H2(g)+CO(g)CH3OH(g) K1 2.5 0.15 ②H2(g)+CO2(g)H2O(g)+CO(g) K2 1.0 2.50 ③3H2(g)+CO2(g)CH3OH(g)+H2O(g) K3 (1).据反应①、②与③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__(用K1、K2表示),500℃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0.8、0.1、0.3、0.15,则此时v正__________v逆(填“>“,“=“或“ <“) (2).在3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曲线I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I变为曲线II和曲线III。当曲线I变为曲线II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当曲线I变为曲线III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 19.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 CH4(g)+2O2(g)=CO2(g)+2H2O(l) ΔΗ=-890.3kJ·mol-1,② 2H2(g)+O2(g)=2H2O(l) ΔΗ=-571.6kJ·mol-1,③ C(s)+O2(g)=CO2(g) ΔΗ=-393.5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甲烷与O2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的能量存活,在甲烷细菌使1mol甲烷转化为CO2气体与液态水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_____(填“>”“<”或“=”)890.3kJ。

    (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g)+CO2(g)=2CO(g)+2H2(g),1g 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kJ的热量,则: ① 下图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② 若将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CH4与CO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3)C(s)与H2(g)很难发生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2(g)=CH4(g)的反应热ΔΗ=_______。

    (4)目前对题干所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这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

    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并放出热量 B.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 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反应生产合成气(CO、H2) D.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 20.已知:。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物质 CuI (1)某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为得到纯净的晶体,加入_____________,调至pH=4,使溶液中的转化为沉淀,此时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晶体。

    (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晶体得到纯的无水的合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①可选用_________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试样中的质量百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21.和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1)的处理。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分解。与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NO和的处理。已除去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去除率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盖斯定律的应用。甲醇和CO的燃烧均是放热反应,均小于0,A错误;
    液态水的能量低于气态水的能量,因此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则,B错误;
    已知,,则两式相加得,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错误;
    已知①,②,③,则①+②×2-③×2,即得到反应:,根据盖斯定律可知,,D正确。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加入催化剂的结果:一是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二是缩短了达到平衡的时间。由此可得a1<a2,b1<b2,t1>t2,阴影部分面积表示A浓度的变化量,由于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选A。

    6.答案:C 解析:相同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A正确;
    根据题图知最先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B正确;
    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②改变的条件不是增大压强,C错误;
    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①>③,则化学反应速率:①<③,与①相比,③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平衡时反应物浓度减小,说明平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正确。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也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错误;
    反应为铁的缓慢氧化反应,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由于和生成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和不能全部反应转化为氨,所以转移电子数目小于,C正确;
    酶催化反应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酶会失去活性,D错误。

    9.答案:A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故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但从表中数据分析,压强大,温度高的情况下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反而大,所以一定是温度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即升温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f>a>b,①正确;,设起始时,E为a mol,转化为x mol,由于F为固体,对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时,E(a-x)mol,G为2x mol,,得x=0.6a,所以E的转化率为,②正确;从方程式看,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③正确;高温下平衡正向移动,则高温下化学平衡常数变大,④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有:,,所以,A项错误;B项氨水为弱电解质,稀释后氨水继续电离,pH增大不到1个单位,b<pH<b+1,B项错误;C项根据电荷守恒,,C项错误;D项中酸性:醋酸>碳酸>次氯酸,则对应三种钠盐水解程度依次增大,pH相同,则三种溶液盐的浓度依次减小,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A.pH=2.7时,则; B.结合图象可知pH=2.7时、的浓度相等;

    C.pH=7时:,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

    D.溶液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D 解析: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减小,溶液体积相同,所以增大,A项错误。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水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常数增大,即增大,则减小,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 ,溶液呈中性,则,所以与的比值为1,C项错误。向AgCl、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后Ag+浓度不变,由于不变,故与的比值也不变,D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①中5min时生成M0.05mol,则生成N也是,A项错误;②中平衡时,则生成N0.080mol,消耗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80mol,因此平衡时容器中有X0.02mol、有Y0.32mol,其平衡常数,B项错误;③中反应温度与②相同,则平衡常数也相同,K=1。则有,即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0.12mol,其转化率为,C项正确;①的平衡常数为,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④的反应在800℃时进行,则有,b=0.06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在900℃进行至平衡时b<0.060,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A选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A项错;B选项,通入会消耗溶液中的使平衡正向移动,故B项正确;C选项,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减小,所以增大,C项错;D选项,加碱pH增大。故本题选B。

    17.答案:(1) (2)320 (3)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1)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反应方程式为。1mol 完全反应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即。

    (2)根据1知,16g液态肼与完全反应生成2mol气态水时放出热量。

    (3)反应产物是和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18.答案:(1).K1·K2;  > (2).加入催化剂; 将容器的溶剂快速压缩至2L 解析:(1).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③,故平衡常数K3=K1·K2,500℃时,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2.5×1.0=2.5,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 g)、CH3OH( g)、H2O(g)的浓度分别为0.8mol·L-1、0.1mol·L-1、0.3mol·L-1、0.15mol·L-1,则,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 (2).曲线I变化为曲线II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最后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容积是可变的,是恒压容器,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反应②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曲线I变为曲线III时,CO的平衡浓度由3.0mol·L-1变为4.5mol·L-1,则改变的条件是将容器的容积由3L变为2L 19.答案:(1)=;(2)①D;②63%;(3)-74.8kJ·mol-1(4)C 解析:(1)在甲烷细菌使1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等于890.3kJ。

    (2)① 1g CH4完全反应释放15.46kJ的热量,则1mol CH4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247.36kJ,故D图符合题意。

    ②CH4的转化率。

    (3)根据盖斯定律,由② +③ -① 即得C(s)+2H2(g)=CH4(g) ΔΗ=-74.8kJ·mol-1。

    (4)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Η=-890.3kJ·mol-1则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的反应吸热,故A项不可行;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能发生,故B项不可行;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反应生产合成气(CO、H2)是合理的,C项可行;用固态碳合成C60,以C60作为燃料,是极不经济的,故D项不可行。

    20.答案:(1)或或或CuO; (2);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 (3)①淀粉溶液;蓝色褪去,且在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② ③ 95% 解析:(1)促进向右进行,加入能消耗,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物质即可。根据,代入即可。

    (2)中加热时,会不断水解,生成,所以可以采取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的方法抑制的水解。

    (3)此题的原理是利用溶液滴定生成的碘。最好的指示剂是淀粉,待蓝色褪去,放置一段时间不复色即为滴定终点。

    由方程式得: 2 2 所以:。

    21.答案:(1) (2)①BC;
    ②;
    NO (3)①;
    ②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含氮化合物的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与反应生成和,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方程式关系:,最后再由质量守恒配平得:。

    (2)①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会使反应不充分,去除率降低,A错误;
    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提高去除率,B正确;
    随着反应的进行,NaOH不断被消耗,所以定期补充NaOH溶液可提高NO和去除率,C正确。②若过量,则会与反应生成和,但过量的NO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NO,晶体中主要的杂质为。

    (3)①HClO氧化NO生成和,Cl元素化合价由+1→-1,N元素化合价由+2→+5,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方程式中HClO和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最后再由酸性条件、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得:。②NaClO溶液初始pH越小,越大,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NO的转化率越高。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