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市场
  • 金融
  • 人力资源
  • 财务管理
  • 生产
  • 企业管理
  • 公共
  • 营销
  • 小小文档网 > 经营营销 > 生产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时间:2021-05-12 18:04:11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无言之美》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朱光潜 2、 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 理解艺术中“无言之美”的含义,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举例论证”极其与作者观点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并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一、 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二、 自我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颦( )   蛾眉( )  寂寥( ) 谚语( ) 譬如( ) 缥缈( ) 暧暧( )  栩栩如生( ) 信手拈来( ) 铢两悉称( ) 2、 解释词语 附丽:
    信手拈来:
    栩栩如生:
    铢两悉称:
    3、 文学常识填空 《无言之美》作者( )(1897—1986),现代( )家、( )家,安徽桐城人。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作品有《 》《 》《西方美学史》等。

    三、 合作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质疑/展示) (一)寻读课文 1、把握行文思路 2、 明确作者观点:
    (二) 选读课文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还运用到什么论证方法? 四、课堂评价 悟读课文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五、本节课学习的交流与反思 《无言之美》学案参考答案 二、自我检测 1. 字音 颦(pín) 蛾眉(é)  寂寥(liáo) 谚语(yàn) 譬如(pì) 缥缈(piāo miǎo) 暧暧(ài) 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来(niān) 铢两悉称(chèn) 2. 词语解释 附丽:附着,依附。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3. 文学常识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三、合作探究 (一)寻读课文 1.把握行文思路:
    先由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个话题;

    再以文学、音乐、雕塑等艺术品为例,具体分析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最后归纳自己的观点:言越少,美感越大越深越真切 2.明确作者观点:言越少,美感越大越深越真切 (二)选读课文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作为事实论据支持中心论点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用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明确: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明确:“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4.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无言”的重要性。

    对比论证:以摄影家与美术家的创作进行对比,说明“和自然逼真”不如留白之美。

    四、课堂评价 悟读课文     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
    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明确:以课文《孤独之旅》为例,文章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
    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