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秘写作 工作范文 文秘知识 条据书信 行政公文 求职离职 名人名言 党团范文 励志 优秀作文 思想汇报 经营营销 汇报总结
  • 新闻
  • 广告
  • 论文
  • 邀请函
  • 接收函
  • 调档函
  • 决心书
  • 借条
  • 小小文档网 > 文秘知识 > 论文 >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森林的歌声》,︳人音版,(五线谱),(4)

    时间:2021-05-15 09:02:50来源:小小文档网本文已影响

    《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由自然音响与音乐交织而成的交响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通过模唱、律动、模拟声响等活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熟悉3个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主题演奏顺序。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记忆三个音乐主题,了解主题的演奏顺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进行一次音乐之旅,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茂盛的树木、鲜艳的的花朵、明镜似的湖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它是动物们的乐园,知道是去哪里吗? 二、初步感知全曲。

    1、完整聆听《森林的歌声》 2、 讲解乐曲背景 有一年由于环境的破坏,台湾的森林死亡了大量的动植物。这一现象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关注。于是荒野探险家、自然观察家、录音专家等,深入台湾山林进行实地录音。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收集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制作了一张属于台湾的自然音乐《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聆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其中一首《森林的歌声》 出示课件:《森林的歌声》(板书  课题) 3、提问:
    师:大森林里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动物们快乐的生活的里面,它们唱呀、跳呀,可开心了。现在这些小动物们想考验你们,请你仔细聆听音乐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音乐每个主题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你能说出每个主题的演奏顺序吗? 3、 你能模唱其中的一个主题吗? 三、分段欣赏、体验乐曲 (一)初听乐段 1. 欣赏A主题音乐。

    (1)初听播放A主题音乐。

    板书:画旋律线(小草) (2)复听音乐 (3)第一遍跟琴轻声跟唱 (4) 第二遍加动作演唱 2. 欣赏B主题音乐。

    (1)初听音乐。

    板书:画旋律线(山丘) (2)复听音乐 (3)第一遍跟琴轻声跟唱 (4)第二遍加动作演唱 3. 欣赏C主题音乐。

    (1)初听音乐。

    板书:画旋律线(瀑布) (2)复听音乐 (3)第一遍跟琴轻声跟唱 (4)第二遍加动作演唱 (二)完整聆听、讲解结构 要求:
    1、 介绍卡片所代表的主题音乐顺序 2、听音乐用手势表示第几主题音乐 3、请学生贴主题音乐顺序(师准备贴纸) 4、检查曲式结构(引子— 1—2—1—2—3—1—间奏—1—2—1—2—3—1—尾声) 四、拓展 1.创作表演先分组引导使用方法 要求:
    1)第一组A主题音乐每个乐句后两拍处加上双响筒模仿的“呱呱”声 2)第二组B主题音乐每个乐句开始处加上打击乐器“碰玲” 3)第三组C主题音乐每个乐句强拍处加上打击乐器“串铃” 2、整体聆听音乐并加入打击乐器 五、 小结 师:现在你能回答森林小动物们让你们思考的问题吗? 1、音乐每个主题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你能说出每个主题的演奏顺序吗? 3、你能模唱其中的一个主题吗? 师:大森林的歌声优美动听,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融入到森林的怀抱,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这些都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由自然音响与音乐交织而成的交响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唱、律动、模拟声响等活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聆听中展开想象,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

    三、知识与技能:
    熟悉3个音乐主题,在欣赏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旋律的顺序,并能通过聆听旋律,通过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通过各种活动,记忆三个音乐主题,了解主题的演奏顺序 2、模唱主题旋律并分析体验不同主题带来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

    3、通过聆听丰富的大自然的音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1、 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旋律的演奏顺序。

    2、在模唱旋律时,引导学生用轻盈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3、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合作的能力与自我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演唱、欣赏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聆听,以此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进一步的提高。

    优点:
    整节课中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更能生动、逼真地感受到大森林的形象。通过主旋律的模唱,学生对于乐曲的旋律比较熟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交流,讨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本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减少对学生的限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特别是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不足之处:
    本堂课觉得应在启发学生这方面多动脑子,在语言组织方面不够简练,评价语言太单调,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语言地组织还要加强。多听课、多总结,取别人长处,补自己短处,多历练自己,提高应变能力,使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使自己很快的成长起来。

    《森林的歌声教学效果评价》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欣赏内容。选自《森林狂想曲》。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
    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乐曲中各种声响,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器乐音色听辩能力和演奏能力。本课在这些基础上加入了曲式结构的简要分析与音乐片断的记忆,学生将在此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有进一步的提高,所以针对本堂课的效果可以做以下评价:
    1、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聆听、模唱、表演、编创等活动充分体验音乐。

    2、学生能听辩音乐的情绪,提高音乐听觉与记忆,培养学生想像力,并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编创活动。

    3、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力图让学生充分的听,在聆听中想、说、做、记忆,丰富学生听觉体验。

    4、面向全体学生,把音乐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去聆听、想象、表现。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

    5、探究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中对音乐片断的记忆这一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实践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参与审美实践这一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让学生在“聆听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推荐访问:

    • 文秘
    • 范文
    • 文秘知识
    • 书信条据
    • 行政
    • 求职离职
    • 名人名言

    推荐访问